11月28日10時05分,襄陽市中心醫(yī)院北院區(qū)負壓手術室內響起了一陣清亮的啼哭聲,一名嬰兒順利誕生。女嬰稱重3290克,母女平安。
正常情況下,半個小時就可完成的剖宮產手術,這次用時1小時30分——這是在特殊時期,市中心醫(yī)院醫(yī)護團隊為一名新冠病毒陽性孕婦進行的剖宮產手術。
醫(yī)院來了特殊孕婦
11月24日晚6時29分,29歲的孕婦小美(化名)被負壓救護車送到了襄陽市中心醫(yī)院北院區(qū)的隔離病房。她是一名新冠病毒陽性病例,已出現咳嗽、發(fā)燒癥狀。
經診斷,除了新冠病毒呈陽性,小美還有合并細菌性肺炎。
小美已是一位4歲女孩的媽媽,腹中懷的是二胎。頭胎她采用的是剖宮產,這一次綜合考慮選擇了同樣的分娩方式。
由于核酸檢測呈陽性,加之小美處于39周的孕晚期,她的心肺負擔在不斷加重。同時,還有可能出現胎膜(羊水)早破、突然發(fā)作等急診情況。
受疫情影響,如果出現急診情況,剖宮產的準備工作無法像平時那樣從容和方便。于是,醫(yī)患雙方進行充分溝通后,以安全和健康為首位,小美決定選擇計劃性剖宮產。
強大團隊護佑母女平安
剖宮產手術定在11月28日上午進行,由市中心醫(yī)院資深產科醫(yī)生、助產士、手術室麻醉醫(yī)師及護士等7人參與。
手術的前一天,該醫(yī)院婦產科副主任毛小剛與產婦家屬進行了詳細溝通,并召集團隊開了碰頭會,對第二天的醫(yī)護排班、手術細節(jié)、安全防護、產婦營養(yǎng)餐、嬰兒照護等進行了全面考慮和安排部署,確保手術順利,醫(yī)護安全,大人孩子平安。
11月28日上午9時,小美被推進了負壓手術室。7人手術團隊按照二級防護標準進行防護,平時手術只用戴一副醫(yī)用手套,毛小剛這次戴了三層。
產婦很緊張,毛小剛不停地安慰她:“你盡管安心,我們針對你的情況,制訂了細致的方案,調配了最好的醫(yī)護力量,為你和寶寶保駕護航。”
對于孩子是否會感染的擔心,毛小剛從醫(yī)學角度給予了詳細解答,小美的情緒漸漸穩(wěn)定下來。
考慮到小美有過生產史,是瘢痕子宮,凝血功能有變化,為預防產后大出血,醫(yī)院血庫備齊了血漿。
手術開始后,手術團隊克服視野模糊、呼吸困難、操作不便等不利條件,有條不紊地進行手術。護士長吳慧杰作為手術的感控督導員,全程監(jiān)督每一步操作按照疫情防控規(guī)范進行,確保醫(yī)護人員安全。
“哇——”10時05分,隨著一聲響亮的嬰啼,大家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!女嬰順利誕生,生命的樂章回響在負壓手術室內。
愛心手術充滿溫度
10時45分左右,手術順利結束。當手術團隊脫下厚重的防護服時,每一個人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濕。
“熱!”脫掉防護服后,毛小剛說出了大家的共同感受。他說,在正常的手術中,手術室溫度可以設置為22℃至24℃,但在這場特殊的手術中,大家穿著密不透氣的防護服和一次性手術衣,戴著防護面屏,本來就很難受。又考慮到不能讓新生寶寶受涼,室溫一直控制在26℃。
毛小剛表示,因為防護裝備的原因,加上手術室溫度過高,他不停地出汗,視線沒以往清楚,戴了三層手套的手也沒有正常情況下那么靈活,所以增加了手術時間。但因各方面準備充分,產婦情況很好?!澳壳耙磺姓?,她已被送回隔離病房?!?/span>
媽媽是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,會不會影響寶寶?
毛小剛告訴記者,寶寶出生后,立即采集了耳拭子和羊水拭子,當日下午5時左右,寶寶的核酸檢測結果出來了:陰性。
“媽媽得知后,喜極而泣。”毛小剛說,檢測結果一出來,就第一時間告訴了產婦。
媽媽住在隔離病房,孩子的照護怎么辦?毛小剛介紹,醫(yī)院安排了護士協助照護,不用擔心。
這是一個充滿溫度的愛心手術。
這個歷時1小時30分的手術,體現了醫(yī)護人員的醫(yī)者仁心,踐行了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,讓一個新生命一來到人世間就見證了善良和美好。
歡迎你,親愛的孩子!
來源:襄陽日報客戶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