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當有一天我成為了你”,襄陽市中心醫(yī)院一年一度的新入職護士沉浸式角色體驗活動自9月1日拉開帷幕,2023年度的護士萌新們,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“患”位體驗,從他們的視角設身處地了解患者就醫(yī)過程的真實感受和需求。下面來一起看看萌新們的“沉浸式體驗旅程”。
9月1日—9月30日,2023年度127名新入職護士,結合學科群特點,分組到醫(yī)院門診、檢查科室、病房,深入體驗患者就醫(yī)的全過程。
“沉浸式”體驗——假如我是一名患者
急診就診體驗
急診科有輪椅,但很多新來的病人卻不知曉,醫(yī)院北院區(qū),從門診到住院部這一段路況并不平坦,患者安全存在隱患。
反思:看到需要輪椅的患者,我們是否主動告知?使用輪椅、平車轉運患者的時候,是否做好了安全防護?
患者門診檢查體驗
我希望在自助機前有人能指導我,我希望在門診各個轉角的地方有引導人員,這樣就算我不識字也能快速找到我想去的地方。
術中體位擺放體驗
在過床過程中,平車與手術床高度一致是最有安全感的。我希望護士或者是醫(yī)生和我多說說話,我會放松很多。
ICU患者角色體驗
我來到一個四周全是儀器的陌生環(huán)境,家人不在身邊,嘴里插著管子,我不能說話;外出進行CT檢查,躺在平車上,我的眼睛沒有遮擋,陽光刺得我有些難受。
反思:使用圖片、動畫、畫板等,與ICU患者進行交流,及時了解患者需求。平車轉運患者時,做好患者眼睛遮光措施。
身體約束體驗
當躺在床上的一瞬間,覺得還挺舒服的,可當雙手被約束帶束縛后,產(chǎn)生一種莫名的緊張感。不自覺地翻動起來,下意識地要脫離約束。
反思:動態(tài)進行約束評估,減少約束給患者帶來的不適。在護理過程中給予患者更多的關愛和尊重。
骨折患者轉運體驗
當我腿部制動躺在那里的時候,我才感受到,翻動時候的力度,轉移過程中與患者的交流,這些都是至關重要的。也是這次的活動,才讓我知道,躺著和站著的感受差別如此之大,意識到護理工作護理操作不是冰冷的動作,而是富有溫度的服務,要細心的呵護,耐心的溝通,時時的關愛。
“面對面”交流—沉浸式體驗匯報
新入職護士進行沉浸式體驗后,各小組從體驗感受、工作流程優(yōu)化建議、人文關懷舉措等方面進行交流、探討,梳理具體改進清單。
沉浸式“患”位體驗情景劇展示
10月27日,體驗分享匯報會上,7個小組圍繞 “就醫(yī)體驗之膽囊結石患者的就醫(yī)之旅”,從患者入院就診、手術、到康復出院,進行全流程情景劇展示。
沉浸式就醫(yī)體驗分享交流
通過真實體驗與現(xiàn)場交流,新入職護士深刻意識到護理工作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(yè)知識、精湛的護理技術,還要有主動的幫助、細心的呵護、耐心的溝通和時時的關愛,更要有系統(tǒng)性思維能力、循證思維能力,科學、創(chuàng)新地解決患者健康問題。
本次新入職護士沉浸式就醫(yī)體驗活動,不僅讓新入職護士們深入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心理狀態(tài),也為提升護理服務質量、優(yōu)化患者就醫(yī)流程,提供了寶貴建議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們每一名護士,都要用行動創(chuàng)造溫暖,讓流程更科學、服務更高效、態(tài)度更體貼,打造更有溫度、更有品質的護理服務。